发布日期

哈哈哈哈哈哈

高峰对话直播画面|2022.9.23 14:00-15:00

【编者按】第二十八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线上大会于2022年9月23日圆满举办,大会期间最受欢迎的会议议程之一高峰对话23日下午2点准时开始。大会荣幸邀请到了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情报所吴晨生副所长,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所王兵副总工程师,分会副理事长、南方电网科学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情报所涂亮所长和分会理事、北京大学王延飞教授担任本届年会的对话嘉宾。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陈峰博士担任主持人。4位嘉宾与主持人的精彩发言与对话为与会代表带来了思想盛宴,引起强烈反响。主办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秘书处对高峰对话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编辑,以期与同仁共享和学习。下面请听听他们是如何说的。

主持人/陈峰: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高峰对话板块。高峰对话是中国竞争情报年会最受欢迎的内容,因为今年疫情,没有办法在线下对话,但是组委会克服困难还是安排了线上高峰对话这一环节。因为竞争情报要讨论的问题很多,由于时间限制,本次高峰对话将重点围绕本届年会主题来进行。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嘉宾。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情报所吴晨生所长。

吴晨生:大家好。

主持人/陈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四所王兵副总工程师。

王兵大家好。

主持人/陈峰:南方电网科学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情报所涂亮所长。

涂亮大家好。

主持人/陈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飞教授。

大家好。

主持人/陈峰好,欢迎四位嘉宾。今天参加高峰对话的嘉宾也是上午做大会主报告的嘉宾,所以我结合年会的主题和专家们的报告内容两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大家进行交流。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征程——竞争情报的使命和担当”,所以第一个问题是,新时代竞争情报界需要考虑承担哪些有别于以前的使命和担当?或者说新时代竞争情报功能定位方面需要哪些创新?吴所长上午的报告站位高、有激情,竞争情报人的责任、担当、使命感扑面而来,所以请吴所您先开个头吧。

吴晨生:说新时代,我们当前就是新时代,科技情报有哪些变化,有哪些不足,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大概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我们本身工作发生变化。我们的工作从过去的跟跑情报,要发展成为并跑情报、领跑情报,所以我们的工作模式会发生变化。当我们跟跑的时候,只要弄清楚第一名的路线,我们可以照抄,所以情报工作相对简单。但是当我们是并跑,甚至领跑的状态下,我们不可能找到合适的跟踪路线,只能自己研究。这时我们就面临着走哪条路,如何走的问题。而如何走的问题,情报界暂没有大规模的开展起来,所以这个难是我们成功以后的难,而不是成功以前的难。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认为我们很难。第二是我们现在的情报是给谁做的?我认为我们从50年代开始,情报界为中央政府服务。但是情报界当时规定的第一主要任务为企业服务。到目前为止,我知道现在有些企业仍然保有情报机构,仍然非常努力地在工作。例如航天、船舶。但是他们从竞争情报角度看,全面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已所剩不多了。那么,我们情报界应不应该全面地为国内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我认为应该。不仅应该,而且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去做,但我们大多数情报机构都没做。我们做的都是情报机构仅存的一半功能,也就是为中央政府服务,为地方政府服务这一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这些情报机构只履行了一半的职责。

主持人/陈峰:好,吴所长的发言包括了非常重要的两方面,一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情报,二是面向产业界创造财富服务,为国内现代化建设服务更是情报人的使命和责任。王总,请您谈一谈。

王兵刚才吴所长也讲到了,我们之前的情报主要是面向领导机关的。在面向企业方面,时代变了,而且我们现在又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我认为今后竞争情报的功能定位要有所创新的话,也应该是面向科技创新,面向如何帮助企业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从这个角度切入工作的话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当然,不同的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有些是技术的,有些是管理的,有些是市场的。这应该是我们情报界今后转型,或者是竞争情报新的使命定位的重点方向。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谢谢王总。涂所长,发表一下您的观点。

涂亮我接着王总的话说,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高水平科技自力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作为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正是我们国家战略科技的核心力量,我们的竞争情报工作以后也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强化我们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甚至是要更好地融入到我们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当中,以战略目标作为导向充分发挥情报的全局性、前瞻性等特点来助力企业。比如说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通过这些手段系统地谋划一些科学的攻关任务,加快突破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包括战略科学家的培养等发挥情报的重要作用。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谢谢涂所长。延飞教授,您来谈一谈。

前面几位专家都是战斗在一线的业务机构的领导,总结得都很好。竞争情报的使命和担当这个话题,尤其是竞争情报的今天,确实是应该讨论和重视的一个话题,正如前面几位专家所说的,家国情怀,科技创新,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等等。因为过去有人认为竞争情报是在企业里并且为企业服务。企业的宗旨一般来讲是经营和盈利,但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情报人、中国的竞争情报人不一样,尤其在新时代,要为国家民族的产业和事业考虑,而这些恰恰又落在最重要的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上,科技是首当其冲的。所以在新时代,中国的竞争情报人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是,竞争情报新的使命、新的担当要跟科技情报或者科技创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谢谢4位嘉宾。今年已经是第二十八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了,可以说竞争情报分会是科技情报界活动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分支机构之一。因为分会有很多的企业加入,所以它具备为产业服务的特点。另外,比如我国的材料产业,虽然关于材料方面的论文已达到世界第一,但是从材料产业链方面还有很多尖端技术卡脖子的地方,高端材料缺口很大。所以说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是新时代的要求,面向产业,面向创造增加财富的企业服务是新时代竞争情报人的担当。事实上,有很多企业界和科技情报机构的情报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上午王总的报告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我非常认同王总的观点,做新型情报本身就是践行使命和勇于担当。所以第二个问题是,做新型情报、开展情报工作创新,需要哪些支持条件?领导用户角度看竞争情报价值的评价标准有哪些?请王总先谈一谈这个问题。

王兵好的。刚才陈老师也讲到了,我们做新型情报,尤其是围绕科技创新和企业的具体需求来开展情况研究的难度确实是非常大的。以往我们做这些工作还是靠人,但实际上今后我们如果再靠人的话,难度只会越来越大,是需要一些手段和工具来辅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第一,一定要拿到数据,现在的数据越来越多,我们服务不同的行业,每一个行业的数据都会非常多。如果我们不掌握这些数据,在做很多工作的时候,就会缺乏具体依据,做出来的成果只能是定性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说一定要有比较可靠的工具帮我们挖掘我们想要的数据。数据有技术方面的,也可能有市场方面的。每个行业的工具都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有了数据工具之后,还要有一些专业的分析工具,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积累的一些方法。因为今后围绕企业给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用户评价工作好与不好的标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不专业。如果我们做的特别专业,特别可信,这样的工作才能算做好了。所以如果想做到这一点,没有专业的工具和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后面涉及到刚才陈老师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用户会怎样评价我们的工作到底做的好不好?它的标准有哪些?传统意义上,给领导机关提供服务的时候,一般会根据我们提供的报告有没有思想,对领导决策有没有启发的角度做评价标准,难度并不是特别大。但是给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要得到企业的满意,首先是研究的深度够不够,第二是研究的成果准不准确。比如面向工程,只有用户自己能够确信我们的方法可靠、结论正确之后,他们才会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可靠,才敢用。第三,他们按照我们研究的成果做完之后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对于企业用户来说评价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以及有多少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正是因为这些标准的存在,也对我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跟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要求。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的,谢谢王总,王总代表的是船舶七一四所,属于国家军工集团,是国家的经济支柱。但是有的单位做竞争情报就很困难,像经费、人员,还有激励机制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涂所长,您代表的南方电网,当然也是国家经济支柱了,也请您就这个问题谈您的观点

涂亮好的,我也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吧。我们电力行业确实有专门的技术情报机构在持续地开展着情报工作,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确实面临到了相关的很多难题。刚刚王教授也提到了,作为企业来讲,追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当而对情报工作来说,它的价值很难从直接的经济效益上体现出来,总的来说还是作为一个成本的中心在运作,所以在开展情报工作的时候,我个人觉得,首先有几个条件,第一,必须得到企业高层的绝对支持。情报工作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系统工作,情报首先是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是跨领域、跨部门,需要多方位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开展的。所以如果企业领导没有足够的支持和重视,情报工作是很难开展的。第二,需要有鼓励创新试点示范环境。现在南方电网的情报工作,是把知识管理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突破口,首先在创新管理部门的创新体系中进行一个试点,然后再逐步地推广到其他的业务部门和公司整个系统,形成一个由点带面的局面。第三,需要有一个能够与具体业务进行融合的生存土壤,情报的创新工作是不可能脱离企业的业务独立存在的,否则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最后,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情报工作总体而言是一个长期投资的战略性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持续的经费投入和稳定的人才队伍保障。以上四个条件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是情报创新工作最主要的条件。对于情报价值的评价来讲,确实也是一直困扰着我们企业的问题,前面我刚刚也提到了,因为它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对于情报工作的评价,企业内部更多的是一种间接性的隐性价值的认同。比如,以公司的一些重点工作或者督办任务的形式通过领导决策层最后对于辅助决策预期效果的综合性的评价来认可情报价值。另一方面,在用户层面,情报产品的传播程度和影响力能够得到用户口碑认可也是情报价值的体现。比如,我们企业内部有一本《电力技术情报》的内部刊物,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130多期,这是得到长期沉淀和用户认可的情报产品,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具备了一定的品牌价值。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我记得南方电网曾在2019年第二十五届年会上被评为最佳竞争情报团队之一。分会的走进企业竞争情报实践系列交流活动也曾在南方电网成功举办,现场反响也非常好。这说明南方电网的情报工作一直以来既得益于领导的大力支持,也体现了南方电网情报人的使命和担当,所以工作做得非常好,涂所长讲的也非常好。延飞教授虽然长期在北大工作,除了在理论方法研究上非常专长,也接触了很多像国防科技方面的实践工作,实践经验很丰富,也带了很多的学生,所以请延飞教授谈一谈您的观点。

王延飞:好的,我接着涂所刚才所说他们自己有一个内部刊物的话题说,像我们要评价一个情报机构做得好不好,不会看刊物上到底报了几次警,说了几次特别准的报告。而是看刊物是否持续地、按期定时地谈他该谈的事情,至于谈得如何是另外一件事情。第二,我会看是谁在上面提供信息,刊物聚集的是什么样的智慧。涂所刚才提到的,因为我们的评价工作属于一个基础性的东西,所以就是看这些人、这些机构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是不是在干一些他该干的事情,而绝不能数他干出了什么样的所谓成果。现在尤其是做智库的,写报告的,大家很愿意数说领导的批示、领导的认可,这其实就是走极端。竞争情报工作是为领导机关、为决策服务的,所以对他的评价,那也应该是由上面统一做。领导对竞争情报的认识程度如何,也就决定了情报机构做得程度如何。所以,刚才王总也提到了,像我们要做本底的调查,动态的监测,还有各种预测的工作等,它的任务场景是不一样的,具体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真正做评价的话是非常难的。但有一件事情,谈到新时代人-机关系问题,我在上午的报告里其实也提到了,有一些我们情报研究的场景,即使现在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优秀的信息保障条件,也是不能完全取代情报人的作用。新时代赋予了情报人和情报机构新的要求,他要考虑什么,他要处理什么,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在情感的判断跟评价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瓶颈,而在做情报研究的时候,在各种市场、意图、战略和动机上用数据进行纯粹的计算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所以我们的分析智慧、情报智慧在什么点上切入,怎样切入,怎样做好人-机、机构以及专业部门和业务机构之间的协调,这些其实才是我们现在在管理和评价的时候要解决的问题。我想这就是吴所之前一直提的变与不变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恐怕还是依然有需要我们去坚守的东西。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刚才延飞教授讲的有两个重点,一个是领导的支持,另一个是领导的认识,我认为非常重要,两点是支持条件里非常重要的两点。北京市科技情报所在吴所长任职以来,所里的支持条件有了很显著的进步,包括产出影响力,所以请吴所做好情报工作需要哪些支持条件方面,谈谈您的观点

吴晨生:陈老师对我的夸奖有点过了。我觉得做好这个工作,第一,是人。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情报人员,其他都免谈。同样是一篇新闻,取决于谁看。不同人看会有不同的想法,会有不同的观点,我们才能看出不同的问题。所以看文字的人很重要,也就是情报人很重要。第二,也是人。我们的情报对象在哪里,我给谁提供情报,这时就牵扯到情报定义,我认为情报定义是给人服务的(不是严格定义下的说法),我为谁服务,我是为市长服务,还是为某企业服务。肯定不能是为大家服务,因为竞争情报决定的不可能是为大家服务。当服务对象定了之后,我就要关心他所关心的问题,或者什么问题他该关心。第三,用什么做情报得有一个通用的东西。我总说情报应该有点干货。我个人认为开源领域应该有一个情报网,例如做船舶的,世界上都有谁在做船舶,谁决策船舶,谁使用船舶。当情报网建立之后,第一步一定不是人分析。因为情报太多了,以至于靠人是看不过来的。如果就看标题,一个人一天仅在300个左右(本人通过压力测试得出的结果)。如果一天只能看300个标题,正文内容又能看多少。而我们的互联网技术要解决的正是从成千上万的信息里找出100到200条的内容让专家看。这时情报从大数据情报变成了小数据情报,甚至小小数据情报。但实际情报的尺度经常是一篇文章中的几个字。所以这几个字谈大数据,好像有点远了,但不谈大数据,好像也有点远。谈这几个字的时候,又回到了情报人员的本行,现在我又重复第一个观点了,也就是说让我看这几个字和让刚毕业的学生看,脑子里出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我们找到了情报素材以后,非常关键的几个字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这条信息的好与不好,我个人认为不能用短时间衡量,应该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衡量。至于情报的好与不好不好说,因为信息怎么样都不知道,怎么能说提供的这条情报的好与不好。我提供了这种情报,你是不是感兴趣,你的情报对象是不是感兴趣,我指的是一个人或两个人这个数量级。那么这时候大家说,期刊杂志是什么,我认为是情报通报,找到的是行业的情报,针对的是一大片人。这是情报通报,而不是情报。这个观点是对情报界业内说的。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论是支持条件,还是价值评判都是非常的问题。比如支持条件中,包括了很多支持条件,在众多支持条件权重都不一样。我的理解,实际上最关键的还是人,一个是一个是。而且这个需,能不能认可我们能不能支持我们领导用户起决定性作用,支持条件里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涂所长上午的报告里,嵌入到具体的业务中指的就是这个而王总上午的报告里,讲的就是嵌入到业务的典范了。认为这反而是符合竞争情报的规律需要的。在国外竞争情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叫营销与销售情报技术竞争情报。如果不到那个圈子里,是服务不上的。所以我认为嵌入到具体的业务非常重要,但是嵌入具体的业务对于企业来说非常容易理解而对于情报所或者服务对象来说,进入到业务圈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三个问题,竞争情报融入企业的业务,融入用户的业务竞争情报产生更大价值、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径保障哪些具体细分业务竞争情报更容易融入竞争情报工作怎样考评涂所长,这个问题是从您报告里引发出来的问题您先来谈一谈

涂亮:好的。我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谈一下。像刚刚陈老师说的,不同类型的竞争情报融入的业务类型有所差别和侧重。对我们企业来讲,竞争情报可能更多得还是侧重在科学技术情报方面。所以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结合得更加深入,把我们的情报业务融入到了我们科技创新的体系中。其中包含四个层面的业务。第一是最基础的,我们定义的叫做情报或者叫知识的共享服务,就是我的报告里提到的内容。我们打造的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平台定位为公司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所以它是放在了公司的十四五的科技规划中。其中不仅是聚集行业内的一些论文标准的外部知识,同时我们还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把企业内部的制度、技术规范等内部知识也统一进行管理,这样就是按照不同的程度,进行企业范围内的知识共享。第二是创新管理业务方面,我们在公司的科技规划、项目指南的编制、科技项目立项的查重、评价以及科技查新等方面,把情报知识全过程地融入到科技创新业务的管理中,是我们对创新管理部门全年专项工作支撑。第三是刚刚前面提到的,我们企业内部除了两本正式的情报刊物,其他还有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的情报刊物以及情报专题的咨询服务等等。第四是在情报工具的开发和平台建设方面,我们与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充分结合,积极推动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情报行业和业务领域里进行开发的创新和应用。以上是我们目前情报工作的具体的业务介绍。对于情报工作的考评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服务业务,比如,以公司重点任务或者重点督办工作下达对各方面的工作做一全年评价,包括业务部门以及用户评价。另一方面,情报业务也逐渐拓展到公司系统内,各子公司之间以项目委托的形式开展工作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情报工作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就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所以市场的评价也就是用户的评价。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谢谢涂所长。王总,您上午的报告可以说是非常典型和优秀的案例,请您就围绕着怎样融入业务发表下您的观点。

王兵:谢谢陈老师。刚才涂所长讲的内容我都同意。我认为情报给企业服务确实有很多方式。我就补充一点吧,围绕科技创新,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未来方向到底在哪里的问题,比如企业重点投入研发的方向以及如何选择立项等问题,这些都是现在每个企业需求比较大的问题,而且也是竞争情报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毕竟情报就是一直跟踪世界前沿的技术发展,跟踪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对技术的发展方向、动向、趋势会比一般的企业更有敏感性。这方面其实是可以帮助企业的。另外,围绕科技创新,还有比如管理方面的,一个企业内部怎么把机制弄得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带过团队的都知道,同样一个团队,不同的做法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情报不仅仅研究技术,也研究机制。情报研究自身也面临怎么才能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调动起来,怎么能够产出更高品质的成果的问题。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研究国外在科技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他们也有很多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方法。把机制打通了之后,很多企业是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的。我就简单补充这两点,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谢谢王总。要融入业务,实际上就是,第一你想融,第二你能融得进去,第三知道在哪个地方融,像吴所刚才说的从跟跑,并跑,然后到领跑,前边都一片空白,那么哪个是用户需求的领域,我的理解,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对情报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情报团队带头人,对竞争情报能否融入业务是起很大作用的。另一方面,国外的,比方说美国跟中国,他们有一个非常强项,他们研究能力都很强而且还写书,讲课讲得非常好,研究能力很强。还有咨询公司中的有些人的研究能力都很强,所以又归到非常重要的问题了,新时代对竞争情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报服务是高等智慧的服务,是复杂劳动,不是态度好就能服务好,所以理论方法非常重要。第四个问题,情报理论方法研究与情报服务的关系是怎样的?新时代竞争情报专业人才队伍怎样可持续发展?请延飞教授先开个头。

王延飞:情报理论的东西肯定多是从实践中出来的,然后再回来接受实践的检验。刚才在听王总讲话的时候我在思考,我们在给用户服务的时候,不管是哪个时代,什么形式,都存在着选什么、传什么、怎么传的问题,都聚焦着对情报的本质理解。过去从国防科工情报系统走出来的一位情报所的领导,后来到北京大学做我们系主任的王万宗教授,差不多30多年前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即情报是推动用户事业的信息选择传递。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其实到现在都能够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说,我们在情报理论探索中,是不是首先要围绕着我们核心的宗旨,然后再考虑现实中存在的具体的任务场景和工作场景的变化,这应该是我们在做理论探索的时候要把握住的东西。在我们情报理论探索当中,从经验上来讲,情报专家跟情报学者的身份常常是相兼容的。在国内或者国外,好的情报理论的作品,往往都是有实践背景的情报专家在后面做支撑,甚至他们直接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心得、技术、方法、理念形成体系和系统,分门别类地记录或者展现在学术交流的平台上。所以理论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既有实践的归纳和总结,更在于能够磨砺情报从业者的专业智慧,有助于推动我们面向未来的专业和事业的规划与设计。在情报事业发展历史上,已经屡屡证明了这一点,即情报业务实践的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报学术理论研究的勃兴,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新时代大国博弈的非常时期,情报的业务和需求从不太显著的位置又重新被推到了前台,同样的,对情报理论和情报学术进行探索的要求也随之而来。所以新时代,大家都既是实践者也是理论探索者,所以我们开展情报理论研究,需要注意避免两种极端的倾向。第一是脱离情报实际的“创新”追求,这个创新应该是打引号的,不是术语或者名词上的意思,一些常常出现在我们熟悉的信息技术领域的热词,像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到最近又开始在交流平台上流行起来的元宇宙等,其实在我们的研究或者实践当中是早就出现了的,但是不是叫这个词,是不是这么来用,是另外一件事情。学术创新不体现在对这个词的使用或者介入得早,而是在于对这些对象关注的历史时间、积累得如何以及如何去解读,所以对理论评价或者研究评价的创新性来讲,就要注意不是以所用词语的新颖程度来进行划分,一定要避免脱离实际的“创新”追求。第二是要避免急功近利的跟风与短视。在理论和实践当中,急功近利行为往往有一些理论工作者在后面进行助推,在所谓的创新追求中,在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就贸然吹喇叭、敲小锣、摇旗呐喊,对于理论探索尤其要克制这种冲动。在新时代,过度强调对新事物的快速响应,热衷于对新出现的术语、技术的引用、移植、嫁接,难以保持学术研究所必须的定力,这使我们的学术探索领域存在搬运工多、设计师少的隐忧。在信息技术进步大势中,弄潮跟风的人和现象层出不穷,更需要我们情报工作者或情报理论工作者冷静探索,这也是我们在做理论探索或者情报教育过程中的一点感悟。希望对这些新出现的事物,首先肯定是要敏感并及时去跟踪和解读,但是在把它融入到我们业务中的时候,尤其是融入到我们的情报、专业情报学术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要有定力。否则如果已经大张旗鼓地展开了,又不加推敲,就会给后面造成很多的麻烦。所以这是在做理论探索的时候,需要我们多加注意的事情。谢谢!

主持人/陈峰王教授是高校学者的代表,在高校里,不结合实际的现象算是比较突出,特别是情报研究以及竞争情报。但是做一线的情报人就反过来了,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做研究并且形成理论方法成果短板。北京科技情报所是做实际工作的公益性情报机构代表,我注意到这两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放榜了,而且北京科技榜上有名了所以请吴所谈一谈为什么一线的情报人理论方法研究是重要的?

吴晨生:谢谢陈老师。对于我们来讲,情报专业毕业的学生有理论,但是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情报,他没有专业,需要现学习专业,所以进入情报所之后只能到配合的位置去工作。而非情报专业毕业的学生,一旦他能学到一点情报理论,以后就能不停的用。但这时候新的理论就学不下去了,因为工作非常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什么是理论,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怎么做,实际来讲,北京情报所到现在为止,真正从历史上研究情报理论的人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是没有的。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们所有的同志是第二次拿到,我也非常高兴。这时候我们的理论怎么体现,做某个情报工作的时候就是做情报工作本身。而理论指导和理论方向对于我们来讲在哪里是不清楚的。但是在北京情报所还是有理论的,在我们相当少的同志中还是能用上。例如地平线扫描理论,虽然只是用到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理论在我们单位还需要发展和壮大。我们现在时常请情报界懂理论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例如前两年也请过王延飞老师来讲课。但从效果上看,我认为又走向了两个极端,少数人的理论,每讲一次课就能飞速发展,但是大多数人听了理论之后仍然没有听懂,导致这些人听完之后,理论是理论,工作是工作。我先讲这些。

主持人/陈峰好的。一说理论方法,好像一般人就够不上了。但是我个人认为只要重视研究有研究找规律跟工作结合就人人都够得上,跟人人都有关系。船舶七一四所领导一直非常支持竞争情报工作,王总是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请王总结合您的工作体会谈一谈这个问题。

王兵:我们这几年的实践,因为我们想做得和别人不一样,无论是机关、企业或者成员单位,都希望他们更认可我们的工作,也想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深入一些。所以根据我们研究工作需要,我们确实探索了一些方法,比如把工程技术、统计和分析等方法用到情报中来,其中工程技术方法对我们工作的促进是最大的。我们面对的用户,比如一线的科研人员,我们给他提供的不再是参考,而是答案,是解决方案,即应该怎么干,出现问题该如何改。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是传统的研究方法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所里有很多硕士博士,像吴所长讲的,这些学生不是学情报专业的,他们学的是工程技术专业。这些人有很多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们把这些专业知识跟情报挖掘的成果结合起来,把我们能做的就往前推了一大步。用户可以请大量的专家来对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用户和专家可以按照我们的过程检查做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当我们探索了这些方法之后,发现在很多客户完全可以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来决策。所以我觉得这些方法的研究对我们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些方法的研究可能还只能是我们自己来做,包括后续工具的研究,比如说搞IT的或者是做理论的在不熟悉我们的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做工具,可能也还是隔着好几层窗户纸,所以到了新时期,我认为方法研究和探索会越来越重要。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涂所长,您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涂亮:关于理论方法这一块,我们企业的情报机构可能相对来说并不擅长,但是,我们确实也一直都很关心这一块,因为我个人觉得,情报的理论和方法是基础,开展企业技术情报服务工作的核心能力就是来自于情报的理论方法。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有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是我们能够借鉴和引用过来的。我们也一直在持续跟踪新的情报技术,开发新的工具和新的方法。我也非常同意刚刚王总说的,这些工具的开发,不只是简单的全部外包给信息化的公司做,必须还是由情报工作人员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促进情报工具的开发。所以我也认为每个企业开发的工具和方法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每个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和特点提出相关的需求,甚至技术路线。另外,对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第一,要有基本保障,特别是职业发展通道,这是需要有制度的有保障的。第二,情报工作人员需要有情怀,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或者载体,比如我们情报系统开发人员需要有一个真正发挥情报价值作用并且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服务的平台。对于情报工作人员来说,需要能够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得到认可的情报产品或者情报业务,这是对于情报工作价值认同的关键所在,也是情报工作人员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很重要的方面。另外,需要有一个学习交流的环境和平台,比如竞争情报行业学术交流平台。第三,我们也尝试着建立了像技术标准委员会、标准工作组等学术性组织来引导情报人员在技术或者学术方面能够共同交流和进步,我想这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谢谢!

主持人/陈峰好的,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是我个人感觉专家们还没交流够,比如像理论方法。由于时间所限,这个议程就接近尾声了结束之际按照我主持的惯例,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来做总结

吴晨生:竞争情报引领世界。

王兵:科技创新的路线和方向最佳的引领者就是竞争情报。

涂亮:新时代竞争情报要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融入企业创新发展体系。

王延飞:常思量,感悟卓越专业魅力永乐观,悦享智慧工作修为理论与实践双增长共享共勉。

主持人/陈峰好的,谢谢4位嘉宾,高峰对话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与会代表的聆听。

 

发布日期